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
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2022〕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22年5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是新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目前,,,,,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主要包括国际公约管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新污染物治理,,,,,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有效防范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遵循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管理理念,,,,,统筹推进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理,,,,,实施调查评估、分类治理、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加强制度和科技支撑保障,,,,,健全新污染物治理体系,,,,,促进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升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水平。。。。。。。
(二)工作原则。。。。。。。
——科学评估,,,,,精准施策。。。。。。。开展化学物质调查监测,,,,,科学评估环境风险,,,,,精准识别环境风险较大的新污染物,,,,,针对其产生环境风险的主要环节,,,,,采取源头禁限、过程减排、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措施。。。。。。。
——标本兼治,,,,,系统推进。。。。。。。“十四五”期间,,,,,对一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开展专项治理。。。。。。。同时,,,,,系统构建新污染物治理长效机制,,,,,形成贯穿全过程、涵盖各类别、采取多举措的治理体系,,,,,统筹推动大气、水、土壤多环境介质协同治理。。。。。。。
——健全体系,,,,,提升能力。。。。。。。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强化法治保障。。。。。。。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落实属地责任。。。。。。。强化科技支撑与基础能力建设,,,,,加强宣传引导,,,,,促进社会共治。。。。。。。
(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完成高关注、高产(用)量的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完成一批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动态发布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实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法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
二、行动举措
(一)完善法规制度,,,,,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体系。。。。。。。
1.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研究制定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条例。。。。。。。建立健全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环境调查监测、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管控和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等制度。。。。。。。加强农药、兽药、药品、化妆品管理等相关制度与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相关制度的衔接。。。。。。。(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建立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与管控技术标准体系,,,,,制定修订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经济社会影响分析、危害特性测试方法等标准。。。。。。。完善新污染物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生态环境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管理机制。。。。。。。建立生态环境部门牵头,,,,,发展改革、科技、工业和信息化、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商务、卫生健康、海关、市场监管、药监等部门参加的新污染物治理跨部门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加强部门联合调查、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加强法律、法规、制度、标准的协调衔接。。。。。。。按照国家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原则,,,,,完善新污染物治理的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新污染物治理属地责任。。。。。。。成立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强化新污染物治理技术支撑。。。。。。。(生态环境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二)开展调查监测,,,,,评估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状况。。。。。。。
4.建立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制度。。。。。。。开展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调查,,,,,包括重点行业中重点化学物质生产使用的品种、数量、用途等信息。。。。。。。针对列入环境风险优先评估计划的化学物质,,,,,进一步开展有关生产、加工使用、环境排放数量及途径、危害特性等详细信息调查。。。。。。。2023年年底前,,,,,完成首轮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调查和首批环境风险优先评估化学物质详细信息调查。。。。。。。(生态环境部负责)
5.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制度。。。。。。。制定实施新污染物专项环境调查监测工作方案。。。。。。。依托现有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典型工业园区开展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试点。。。。。。。探索建立地下水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及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方法。。。。。。。2025年年底前,,,,,初步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体系。。。。。。。(生态环境部负责)
6.建立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制度。。。。。。。研究制定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和评估方案,,,,,完善评估数据库,,,,,以高关注、高产(用)量、高环境检出率、分散式用途的化学物质为重点,,,,,开展环境与健康危害测试和风险筛查。。。。。。。动态制定化学物质环境风险优先评估计划和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2022年年底前,,,,,印发第一批化学物质环境风险优先评估计划。。。。。。。(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7.动态发布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针对列入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的化学物质以及抗生素、微塑料等其他重点新污染物,,,,,制定“一品一策”管控措施,,,,,开展管控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社会影响评估,,,,,识别优先控制化学品的主要环境排放源,,,,,适时制定修订相关行业排放标准,,,,,动态更新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重点控制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质名录。。。。。。。动态发布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及其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2022年发布首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落实国家任务要求的基础上,,,,,参照国家标准和指南,,,,,先行开展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环境调查监测和环境风险评估,,,,,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重点管控新污染物补充清单和管控方案,,,,,建立健全有关地方政策标准等。。。。。。。(生态环境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严格源头管控,,,,,防范新污染物产生。。。。。。。
8.全面落实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制度。。。。。。。严格执行《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落实企业新化学物质环境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加强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监督,,,,,建立健全新化学物质登记测试数据质量监管机制,,,,,对新化学物质登记测试数据质量进行现场核查并公开核查结果。。。。。。。建立国家和地方联动的监督执法机制,,,,,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将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事项纳入环境执法年度工作计划,,,,,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做好新化学物质和现有化学物质环境管理衔接,,,,,完善《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生态环境部负责)
9.严格实施淘汰或限用措施。。。。。。。按照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要求,,,,,禁止、限制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生产、加工使用和进出口。。。。。。。研究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纳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的工业化学品、农药、兽药、药品、化妆品等,,,,,未按期淘汰的,,,,,依法停止其产品登记或生产许可证核发。。。。。。。强化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严格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准入管理。。。。。。。将禁止进出口的化学品纳入禁止进(出)口货物目录,,,,,加强进出口管控;;;;;;将严格限制用途的化学品纳入《中国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强化进出口环境管理。。。。。。。依法严厉打击已淘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非法生产和加工使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加强产品中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含量控制。。。。。。。对采取含量控制的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将含量控制要求纳入玩具、学生用品等相关产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并严格监督落实,,,,,减少产品消费过程中造成的新污染物环境排放。。。。。。。将重点管控新污染物限值和禁用要求纳入环境标志产品和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在重要消费品环境标志认证中,,,,,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进行标识或提示。。。。。。。(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过程控制,,,,,减少新污染物排放。。。。。。。
11.加强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对使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企业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改造;;;;;;企业应采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布使用有毒有害原料的情况以及排放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名称、浓度和数量等相关信息。。。。。。。推动将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替代和排放控制要求纳入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等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2.规范抗生素类药品使用管理。。。。。。。研究抗菌药物环境危害性评估制度,,,,,在兽用抗菌药注册登记环节对新品种开展抗菌药物环境危害性评估。。。。。。。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落实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类抗菌药物。。。。。。。加强兽用抗菌药监督管理,,,,,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推行凭兽医处方销售使用兽用抗菌药。。。。。。。(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强化农药使用管理。。。。。。。加强农药登记管理,,,,,健全农药登记后环境风险监测和再评价机制。。。。。。。严格管控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性的高毒高风险农药及助剂。。。。。。。2025年年底前,,,,,完成一批高毒高风险农药品种再评价。。。。。。。持续开展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鼓励发展高效低风险农药,,,,,稳步推进高毒高风险农药淘汰和替代。。。。。。。鼓励使用便于回收的大容量包装物,,,,,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深化末端治理,,,,,降低新污染物环境风险。。。。。。。
14.加强新污染物多环境介质协同治理。。。。。。。加强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环境治理,,,,,制定相关污染控制技术规范。。。。。。。排放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应采取污染控制措施,,,,,达到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环境质量目标要求;;;;;;按照排污许可管理有关要求,,,,,依法申领排污许可证或填写排污登记表,,,,,并在其中载明执行的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及采取的污染控制措施。。。。。。。排放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排放(污)口及其周边环境定期开展环境监测,,,,,评估环境风险,,,,,排查整治环境安全隐患,,,,,依法公开新污染物信息,,,,,采取措施防范环境风险。。。。。。。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应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生产、加工使用或排放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中所列化学物质的企事业单位应纳入重点排污单位。。。。。。。(生态环境部负责)
15.强化含特定新污染物废物的收集利用处置。。。。。。。严格落实废药品、废农药以及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母液、废反应基和废培养基等废物的收集利用处置要求。。。。。。。研究制定含特定新污染物废物的检测方法、鉴定技术标准和利用处置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6.开展新污染物治理试点工程。。。。。。。在长江、黄河等流域和重点饮用水水源地周边,,,,,重点河口、重点海湾、重点海水养殖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聚焦石化、涂料、纺织印染、橡胶、农药、医药等行业,,,,,选取一批重点企业和工业园区开展新污染物治理试点工程,,,,,形成一批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绿色替代、新污染物减排以及污水污泥、废液废渣中新污染物治理示范技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制定激励政策,,,,,推动企业先行先试,,,,,减少新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强能力建设,,,,,夯实新污染物治理基础。。。。。。。
17.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科技攻关,,,,,开展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与管控关键技术研究;;;;;;加强新污染物相关新理论和新技术等研究,,,,,提升创新能力;;;;;;加强抗生素、微塑料等生态环境危害机理研究。。。。。。。整合现有资源,,,,,重组环境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展新污染物相关研究。。。。。。。(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8.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加强国家和地方新污染物治理的监督、执法和监测能力建设。。。。。。。加强国家和区域(流域、海域)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和新污染物环境监测技术支撑保障能力。。。。。。。建设国家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化学物质计算毒理与暴露预测平台。。。。。。。培育一批符合良好实验室规范的化学物质危害测试实验室。。。。。。。加强相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专项培训。。。。。。。(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新污染物治理的组织领导,,,,,各省级人民政府是组织实施本行动方案的主体,,,,,于2022年年底前组织制定本地区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明确部门分工,,,,,抓好工作落实。。。。。。。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分工协作,,,,,共同做好新污染物治理工作,,,,,2025年对本行动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将新污染物治理中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纳入中央生态环境;;;;;;ざ讲臁!。。。。。(生态环境部牵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监管执法。。。。。。。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国家和地方新污染物治理要求。。。。。。。加强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排放执法监测和重点区域环境监测。。。。。。。对涉重点管控新污染物企事业单位依法开展现场检查,,,,,加大对未按规定落实环境风险管控措施企业的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对禁止或限制类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及其相关产品生产、加工使用、进出口的监督执法。。。。。。。(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新污染物治理领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污染物治理的信贷支持力度。。。。。。。新污染物治理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税务总局、银保监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宣传引导。。。。。。。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解读。。。。。。。???????剐挛廴疚镏卫砜破招逃,,,,引导公众科学认识新污染物环境风险,,,,,树立绿色消费理念。。。。。。。鼓励公众通过多种渠道举报涉新污染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斡牖饭驶肪彻己凸驶坊肪彻芾硇卸,,,,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生态环境部牵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